top of page

成人學琴記-余慕潔

 

『慢』、『等』

 

來到這個有趣的網頁,看到這麼多有知性的討論,見識到大師級的講解,交到一群好朋友,也問了許多搞不清楚狀況的問題,

肩墊、琴柱、F孔……得到大家耐心的解釋和回應,讓我倍感溫馨,我想說:

 

「我喜歡你們!有你們真好!」

 

看到許多成人學琴者,用心學習分享,真的非常感動,成人學琴面對的挑戰還真不小,看到大家努力往夢想成真的路上邁進,

也想分享一些自己成人學琴和教鋼琴的一些心得。

 

剛開始教成人鋼琴時,我在摸索,我很邁力,只是成效不是很好,他們喜歡聽我說故事,講解音樂、和聲和技巧,但是他們遇到了困難,事情一多就挫學了。

 

我有接近三十個學生,其中有四個是堅持下去的成人,他們有兩個是六十多歲,都是老師,表現最為出色,他們在音色、節奏、音樂性的表現力,比我平均八成的孩子學生都出色,但是,一開始我們幾乎完全沒有進度。這兩個邁力又資深的老師很有誠意的來找我學琴……

我該做什麼?我心裡盤算者

 

我知道成人學琴者,開始的心態常常是要圓夢,那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動力,但是……

他們心裡可能預備好了一首大曲子,例如:卡農(帕海貝爾),帶過來要我教。事實上,要彈好這首曲子,音階的基本動作要非常紮實,要有卡農(一種作曲格式)的概念,對於和聲的進行要有基本認識,而且對於音樂的韻律感(由慢到快,再由快到慢)和節奏的掌握都要非常的穩。這些過程,必須要透過紮實的練習曲的基礎訓練來掌握節奏、基本動作和技巧。另外,需要透過許多小曲子來訓練音樂的感受力,美感,樂理並掌握音樂性,如果直接由他們所無法掌握的曲子開始學習,這些細節的美感都學習不到。

 

畢竟小孩子還可以透過靈巧的運動能力,隨者歲月,慢慢累積這些能力,但是成人學習者,手腳的運動能力並沒有小孩子靈活,

甚至有許多因姿勢不良而造成的疼痛,只要一開始目標設定不清,很容易感受挫折。

話又說回來,成人想清楚自己要什麼,下定決心時比多數小孩更有意志力堅持,另外邏輯能力已經訓練起來,很多樂理知識,

學習的要領經過說明,成人的吸收通常很快。

 

我做了什麼?

 

首先,我和他們討論他們的夢想,讓他們清楚認識到他們的優勢和弱勢,我們釐清常見的迷思,並且明確的告訴他們,練琴需要附上的代價,讓他們好好考慮考慮,並且確認我們短期目標、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。

 

接下來,我們會有時間認識關節、放鬆,和身體和鋼琴如何互動,這個階段他們會認識自己的身體,認識關節,開始學習如何在生活當中放鬆?

 

因為音樂的構成除了琴以外,人是主體,人由身、心、靈所構成,所以心態和身體都需要正確的預備,才能和琴互動出心靈的音樂。

剛開始為什麼很難有進度?

 

成人的運動能力和孩子是不同的,而因為生活習慣和使用習慣不同,每一個人僵硬的關節是不同的,透過不同的運動部位,不同的曲子,卡住的部位可能不同,這時候,我們需要了解分析他哪個身體部位的運動是不恰當的,而我們會開始一些運動的練習,來幫助肌肉建立正確的運動方式。這個過程有如復健的過程,來恢復運動的能力。

 

透過一段時間的預備,他們有足夠的柔軟度,基本的觸鍵,放下去的音色好壞他們也能夠清楚分辨,肌肉也建立基本能力可以負擔難度增加的技術,他們願意下這個苦工,所以他們啟航了,他們進度不輸孩子,而且音色、美感、音效、節奏、對比都做得到位 ……,

 

我沒有因為他們是成人而妥協這些要求,相反的我們一起找各樣的方法,把所有的基本動作做正確。他們開始學會欣賞簡單的美感,並找到樂趣。

 

那我如何應用在我學習小提琴的路上?

小提琴和鋼琴難的地方是不同的,鋼琴左右手要協調,練得有一點程度以後,左右手要做不同的動作,處理不同的聲部,模擬不同的樂器,學到後期,難在對樂曲的理解和詮釋,但初期動作要比小提琴單純很多,所以以入門而言,小提琴難過鋼琴很多。

 

怎麼說?鋼琴手放下來每一個音,按下去Do就是Do先不理會觸鍵好不好,只要鋼琴定期有調音,音準都不是問題。小提琴就不同了,右手拉弦,左手要找到正確的位置,拉弓的方式要正確才能發出純的音色,要不可能有各樣的怪聲冒出,所以初學的人拉琴旁人聽起來可能像殺豬。

 

接下來,拉弓和壓弦都非常困難,首先鋼琴要發出一個音,就放在鋼琴上就好了,可是小提琴要發出一個正確的音,脖子要靠在提琴上,左手要轉接近270度,非常不舒服也不符合人體工學,耳朵要能夠聽出音細微的差別,右手拉弓的方式,上弓和下工的運弓各有講究,稍一不慎就會有令人難以忍受的雜音。所以空弦練習在初期是非常重要的練習。這樣說明相信大家相信小提琴上要求放鬆的難度,比鋼琴要高得許多。

 

接下來的難度更高,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,在鋼琴練習曲上平均彈好四顆十六分音符,在鋼琴上一開始都不一定能做得平均,

要幫助學生四顆音符彈奏得平均,需要教會學生聽出平均與否並建立他們正確的練習方式。把同樣的十六分音符轉到提琴上,左手要轉270度,十六分音符可能分屬不同的弦,左手的力度仍有同樣平均的要求,左右手要跨弦,而且運弓方式有很多種:可能四顆十六分音符一弓,

 

或其中一顆下弓三顆上弓,或三顆上弓一顆下弓,這還只是最基本的練習,更不要說到更難的弓法練習。左右手都跨了不同的弦,

又配上各種不同的弓法,弓法不同弓速就不同,隨時可能換弓法的情況下,左手還要轉270度,這樣的要求下還要平均。

有排列組合概念的人,可以想一想有多難?說到這裡,我還沒有把力度的要求說進去喔。

 

如果鋼琴的十六分音符都需要基本的練習才能夠做得平均,小提琴的基本練習要多少,這些要求才能通通到位?

外行人看熱鬧,內行人看門道,音樂有兩條出路,一條通往外在的肯定,一條通往心靈深處的喜悅。外面的肯定變來變去一點也不可靠,

但通往心靈的通道是一條漫長的旅程,急進是這條旅程上的絆腳石。

 

我大師級的老師宋允鵬,教琴的兩大祕訣:「慢」「等」。

最後我說一個小小的故事結尾,我曾有一個成人學生,擔任一家公司的經理,生活非常忙碌,步調非常快,她和他兒子來學琴,一開始根本慢不下來,我陪了好久讓他閉上眼睛,他終於慢下來了,空氣擬結了好久,她靜下來了,睜開眼睛她說:

 

「好舒服,我的心好安靜。」

 

我不知道她內心發生了什麼事,但我肯定她更貼近自己的心。

 

慢慢來 ………,我也提醒自己 ,慢 ………,等 …………。

bottom of page